健康热线
一、血糖控制目标(mmol/L)
1、理想空腹4.4~6.1非空腹4.4~8.0.
2、良好空腹≤7.0非空腹≤10.0
3、差空腹>7.0非空腹>10.0
二、饮食疗法
1、饮食原则:主食粗细粮搭配;副食荤素食搭配;勿挑食,勿偏食。
2、每日应摄入:谷薯类、菜果类、肉蛋类、油脂类。
3、平衡膳食,维持标准体重,切勿选择饥饿疗法。
4、保持各种营养素的一定比例,每日摄入肉类宜在50~100g之间(1两~2两)、主食量不宜少于150—200g(2个馒头)。
5、多食低糖的新鲜蔬果,蔬菜可多食:苦瓜、卷心菜、菠菜、芹菜、白菜、韭菜、黄瓜、冬瓜、茄子、西红柿、丝瓜、茭白、花菜、笋。水果宜在两餐间作为加餐食用,既不至于血糖太高,又防止低血糖。水果可食:西瓜、梨、桔子、苹果。(香蕉、红枣、荔枝、柿子含糖量相对较高。)
6、自制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,以粗制粉代替精面粉;蔬菜、薯类不要切得太碎或成泥状;急火煮,少加水,避免长时间高温炖煮;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;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。
三、运动疗法(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神奇的效果)
1、运动的好处:降低血糖、加速脂肪分解、降低体重、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、增强体力及免疫力、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等。
2、运动原则:因人而异、适可而止、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。
3、运动的最佳时间:餐后1.5h,每次运动40—60min。
4、运动前注意检测血糖,高于14.0mmol/L不要运动,低于4.0mmol/L应加餐。
5、运动前多饮水,携带糖果和糖尿病卡,穿舒适的鞋袜,选择舒适适宜的运动,结束后检查双脚。
6、合并急性感染、有心功能不全、心律失常,且活动后加重者、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者、糖尿病足者、严重的眼底病变者、新近发生的血栓、血糖控制不佳或不稳定着不宜运动。
四、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
1.降糖药物的分类:磺脲类、非磺脲类促泌剂、双胍类、胰岛素增敏剂、葡萄糖苷酶抑制剂。
2、常用药物及服用方法:
a、磺脲类药物常见的有达美康、糖适平、瑞易宁、格列美脲,宜餐前30分钟服用。
b、非磺脲类促泌剂常见的药物有诺和龙和唐力,进餐服药,不进餐不服。
c、双胍类常见的药物有二甲双胍、格华止,宜在餐中或餐后服用。
d、胰岛素增敏剂常见的药物有文迪雅、瑞彤,宜在餐前或餐时服用,每日服用时间相对固定。
e、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的药物有拜糖苹、倍欣、卡博平,宜于第一口主食一起嚼服。
3、胰岛素笔使用的注意事项:
a、预混制剂注射前需摇匀,如诺和灵30R、优泌林70/30,注射前应调剂量1-2个单位针头向上排气以看到针尖处排出葯滴为宜。
b、注射时用三个手指轻轻捏起皮肤后注射,注射完胰岛素时针头应在皮子保留10秒钟再拔针。
c、按胰岛素吸收从慢到快可选择的注射部位为腹部(脐周半径5厘米内不可注射)、手臂、大腿外侧、臀部。避免反复注射同一部位。
d、未开启的胰岛素可放冰箱冷藏切勿冷冻,开启后正常使用的胰岛素笔可放在室温28度以下的室内且胰岛素笔芯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。
4、注射胰岛素后如出现心慌、手抖、出冷汗、头晕、乏力、有饥饿感则为低血糖的症状,应立即进食含糖食品,并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五、自我监测
1、定期监测血糖,注射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测血糖1-4次;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监测2—4次;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监测1次;睡前血糖不高,晨起空腹血糖高时,应监测夜间的血糖。
2、血糖稳定时每周或半个月选一天,监测早、中、晚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;每2—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。
3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,血压应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4、通过糖化血红蛋白值可算出近两个月的平均血糖值,1.72*糖化血红—3.37=平均血糖值。
5、定期监测体重,体重指数=体重(kg)/身高(cm),体重指数在18.5以下为体重不足,18.5-22.9为正常,23-24.9为超重,25以上为肥胖。
6、做好皮肤护理,勤洗澡、勤更换内衣,应选择棉质,透气性良好的内衣;皮肤瘙痒时避免挠抓,戒酒,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;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,选择碱性较弱的中性香皂;勤剪指甲。
7、保持口腔的清洁,每天饭后要刷牙,每次必须达到2-3min,选择软毛刷且定期更换。
8、外出旅行时需佩戴糖尿病卡,携带足够的胰岛素及降糖药物,并准备一些糖果和点心,以备低血糖时食用,带好监测血糖的仪器设备,避免过度劳累。